1. 首页 > 星座屋 > 文章页面

漫谈奇石审美(奇石审美心得体会)

思考丨奇石的意境美,你怎么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漫谈奇石审美的一些知识点,和灵璧奇石八字洞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漫谈奇石审美漫谈奇石审美

Free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of the unusual stone

浅谈奇石三味之美

奇石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许多美好的传说。远在夏禹时代,夏族就以石头为图腾进行崇拜。河南嵩山的“启母石”,曾使多少夏族子孙顶礼膜拜,视为最美的神物。天漏了,女娲炼五彩石用来补天,而她遗留在青梗峰下的顽石,则化作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聊斋志异》中《石清斋》一文的主角邢云飞,爱石嗜石,最后以身殉石的生动形象,一直为人所乐道。古人对奇石的崇拜和喜爱融化在文化中,一直流传至今。

奇石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的认知力量。奇石的自然美,如果离开了奇石的自然属性,离开了奇石本身的质料形式和外貌,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奇石的自然美,一方面离不开人,它是人类社会劳动实践过程中的产物;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创造自然美,任意的用主观情趣来解释自然美,或单纯用社会性来解释自然美。我以为奇石的自然美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既指奇石自然本身,又包括“人化自然”。它是从自然到社会,从客观到主观发展起来的一个现实与艺术的过程。从它的根源来看,是客观自然界,是奇石本身;从它的表现形态来说,是自然物与社会物的统一,又是人的本质在自然中的实现。“有生命的自然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它本身,也不是由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黑格尔《美学》)一般来说,对奇石的美是如实的认识和感受,但如果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不加以联想和想象,没有进行再创造,便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领悟其美。这就要求欣赏者要善于用自己的慧眼去敏锐地捕捉美,但要绝对地忠实自然。换言之,欣赏者需把自己的视觉净化、清新化、儿童化,用着和儿童一样的新奇的眼睛去凝视奇石,自然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去发现它的美。可以这样说,要发现和把握奇石的自然美,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人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因而,首先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了解人生,然后,才有可能由自然物的触发,联想到欣赏者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来,才能得到独特的享受。因为欣赏者心目中的自然美,是能够联想到人和人的生活,尤其是体现了人们曾经经历过,或者注意到了的生活现象。实质上人对奇石的审美是人们的感受,是人对自然物所引起的联想与想象、一种精神、思想、情操的体现。

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但人们在它的形态中找出了某些特征,把它视为某物,这就增加了人们欣赏的情趣。所谓像,不是事物的全部,只是某物的某些特征,所以,有的它不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需要人们反复观察去发现,它总是像什么,又不像什么,但一经指出,它就会越看越像。只要它的主要特征被人们所认可,它的不足部分就会由人的想象来补足。这种像常常只是一种特征,正是这样的像,激起人们反复端详、细加揣摩、品评,它给想象留下了空间;太像了,一览无余,反而使人索然无味了。这大概是符合审美的某种规律的,正如幽默漫画一样。白石老人谈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这里,人们除了用想象补足一些什么外,也舍弃了原物的某些部分,这时在欣赏者眼里,除了某物的特征之外,其他部分被忽略了,不存在了,只取它的某些特征的部分,认它为某物,这样,一块本身没有生命的、呆板的、冷漠的石头,从审美的角度,它已具有了质的变化,变成了一种赋有生气的,含义丰富的、具有美的奇石。

古人对奇石的评价,主要用“瘦、皱、透、漏、清、丑、顽、拙”八字来概括。瘦,是指石型苗条,忌臃肿,有风骨棱角,傲骨峥嵘,坚挺多姿;皱,即是石上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的节奏,纹理丘壑万千;透,指玲珑多孔穴,前后能透过视线,外形轮廓飞舞多姿;漏,是石孔上下窍通,有洞或若漏斗状可盛水。清者,阴柔;顽者,阳壮;丑者,奇突;拙者,浑朴。这主要针对灵璧石、英石、太湖石等造型石而言。这些在平常人表面看起来很丑的石头,在奇石爱好者心中却变得很美,可见,美的表现形式是十分复杂的。单就“美”与“丑”来看,它们又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能相互转化的。有的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有的则是外在美,内在丑;有的则是外在丑,但内在确是美的。这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在审美过程中,不能用一个条条框框来套,一概而论。

譬如,欣赏三峡石、黄河石、雨花石、玛瑙石、大理石等画面石与大化石、摩尔石,套用上述古人标准,恐怕谁也接受不了。而且现代人大多数更青睐这种像书画、城市雕塑一般的奇石,以表达更复杂、更丰富的审美情趣。三峡石、雨花石、黄河石、大理石、摩尔石等的质地色彩、纹理的确是迷人的。有的像明月当空,有的似曙光初照,有的犹如一株老梅,花满枝头,傲雪迎春;有的仿佛池塘一角,长满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有的好像鱼虫小鸟,栩栩如生,有的犹如龙飞凤舞,神形兼备;还有的似云山风景,城市现代抽象雕塑,妙不可言……初识者,都不会相信,大自然中居然长出这种仿佛人工造就的艺术品来。然而,确实是天设地造的,是大自然的绝妙创造。人工任何技艺高超的“大巧”在奇石面前,都显得“若拙”了。它的珍贵性、稀有性、永久收藏性,使得世间一切人为艺术顿显造作,就连令人叹为观止的诗画歌赋在奇石面前,似乎也略显苍白。

【名称】佛山瑞光

美总有高下之分。美的评判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发展的。“质、形、色、纹、韵”新的奇石审美标准已基本达成共识。质,就是质料的坚硬与松软,细腻与粗糙,润滑与涩滞;形,是外在的形态,大气与庸俗,逼真(抽象)与牵强(空洞),生动有神与索然无味;色,为色彩的鲜艳淡雅,单调丰富,对比强弱;纹,指纹路(纹理)线条的变化与点块状的分布状态的合理与否;韵,指能否激发欣赏者产生深远的审美情趣。但在这里,要着重说明一点的是,这里的“韵”是属于审美者与奇石双向运动,积极创造的精神产物,并非奇石本身所具有。它存在于审美者和奇石的相互关系中,是奇石美的特性——自然美诱发审美者产生的情感效益,奇石的自然美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我们所说的奇石之“韵”,并不在奇石本身;但它又是审美者依据奇石的自然形象,在想象力的驱动下,创造出的一个新的石外的境界。因而,若离开了奇石的自然形象,是无法谈韵的。为什么对同一块奇石,不同的审美者的感受差别很大呢?甚至对大自然赋予的神品,内容如何充实、回味无穷,对奇石也爱的如醉如痴,可就是一点也感受不到呢?

千姿百态的观赏石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虽然奇石审美的偏爱不可避免,可主要问题还在于审美者的审美水平。“奇石之美的创作者不是别人,而是欣赏者自己。”(蕲之林《新世纪中华奇石》前言)可见审美者自身的审美文化素养在奇石审美中是多么的重要。玩石并非丧志,实际上就是玩文化,审美者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是很难从奇石中得到审美情趣的。

人们流连在奇石的海洋中

【名称】嬉娱碧波

在奇石的审美过程中,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真”。首先必须是奇石自然物的全天然的真;其次是赏石者审美时主观意识的真。前者,面对高科技制假技术的挑战,有些以假乱真的石头,偏偏就在“专家”的鉴赏下变成“精品”,甚至还有假石头在大展获奖的。后者,强调的是赏石者审美时不仅要真心真意地对待奇石,而且还要真心真意地对自己,充满对大自然的真爱。

总的来说,我们要全面了解奇石文化,欣赏到奇石的美,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科学、艺术地进行审美。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赏石者要激发自己健康的审美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建立美好的审美情趣。正如著名雕塑家、美术家王朝闻先生在《中华奇石》画册前言中所言:“对石头之美的掌握,不能用投票表决方式进行;只有当人们能用自己的眼光,从供观赏的各种石头发现与别人既一致又有偏爱的审美特征时,才能获得真正审美自由与快感,更有效的提高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

漫谈奇石审美和灵璧奇石八字洞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浅谈奇石三味之美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