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中华五千年只有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一个算命的如何逆袭成为皇帝,还把光武帝刘秀追得到处跑呢首先第一点,就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巨大宣传作用。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体会可能不深,但是在这部小说问世之前,老百姓也仅仅是流传着几个最著名人物的事迹而已。例如四大美人中的貂蝉、刘关张结义、关羽的几个事迹、曹操的事迹、有关赤壁之战的事迹、诸葛亮的事迹等等。这些事迹实际上并不一定比隋唐时、秦末或者春秋时的著名人物事迹流传更广更深。但一部三国演义很全面的写出了(甚至是虚构出了)三国的全貌。千万不能低估了这本被列为“四大名著”的读物的作用,毕竟在日本韩国都是知名度排第一的中国书籍。真正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的是那些人物不假,但这些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95%拜这本小说所赐。如果不是这本小说,三国时期的人物其实是十分模糊的形象。我通读了前四史、左传、战国策等等,三国演义更是快背过了,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如果只是史料,《三国志》中人物描述的生动程度其实远远不如《史记》和《汉书》。《三国演义》无论是对情节还是人物性格,都有非常大成分的自我理解,甚至是颠倒黑白。在世人眼中,这“栩栩如生”的诸多形象,其实可以说很多是根本不存在的。有种说法是相对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末时的著名人物,三国时期就相当于小学生对大学生。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从正史来推测,除曹操、孙策、孙权、刘备、周瑜、荀彧、诸葛亮、司马懿等少数几个人以外,绝大多数人确实并不具备与前代名人相提并论的水平。演义的夸大对后人的印象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诸葛亮,其实应该算是一位纯政治型的人才,水平也不及萧何。关羽从治军能力上,不说白起、王翦,即便与廉颇、赵奢等也相差甚远。赵云更不必说,最多是个朱亥式的人物。郭嘉、程昱等等,可能还不及范增的一半水平……
其次,局面的特殊性。当时正值中华大地又一次长久治世——汉朝的末期,从人口总数上来说,与前代都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地方势力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多,比如周末,势力根源都是王朝分封的诸侯国;秦末,项羽的实力一枝独秀,而后刘邦渐起;西汉末,除刘秀以外,也只有隗嚣、公孙述、以及前期的赤眉等等少数军团可以称得上雄踞一时。而且,这三个乱世的势力领军人物,很多都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背景,也就是讲资历的。比如周末,不是诸侯嫡传,几乎绝不可能有所作为,像齐国田氏以及三晋,也是做了长时间的大官之后,加上种种原因,才得以有国;秦末项氏打着楚怀王的旗号,对收罗民心帮助巨大,刘邦也是被封到蜀汉之后才有了资本;刘秀就更不用说。但东汉末,无论任何人,基本上靠自己的各方面实力,都可能在某地发迹并强大起来。袁绍依靠家族世代高官,轻易取得了河北,曹操逃难到青州,不费太多力气就组建成了自己的根基力量,孙氏仅仅借兵五千,便横扫江东,立以为家,刘焉相信算命,认为益州有天子气,竟直接从幽州远赴蜀汉……可以说随便拿出任何一人,都没有像样的资历,这放在以前几乎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建树的。这种又乱又不讲身份的时代,就给了无数普通人无数的机会。
再次,时间长。广义的三国时期,其实从184年就开始了初期的地方割据,一直到晋统一,前后几乎一百年。秦末纷争时间很短自不用说,像后世的五代十国时期,也只有五十多年。周末乱世虽久,第一人口基数很小,第二受制于普通百姓无出头之日。
所以,看事情应该更加客观冷静,更全面的了解史料,才能推断出更接近事实的情况。等你通读完前代的正史,你应该也会有很深刻的感觉的。小说这东西,本身就不担负治学责任,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吸引读者,所以如果以探究史实为目的,应该尽力撇去那些明显虚构或带有感情色彩的成分。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天下开始大乱。各地割据势力纷纷打着汉室宗亲的名义起兵,割据一方。当时最强大的起义军绿林军扶持刘玄当上皇帝,史称更始帝,同时杀死刘秀的哥哥刘縯。刘秀虽免遭毒手,但被软禁起来。
刘秀
后来,刘玄放下戒心,派刘秀前往河北宣抚各割据势力。河北是刘秀建立基业的地方,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生平最大的对手之一——王郎。
王郎其实只是个算命的,他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竟在河北当地豪门的支持下,建立赵汉政权,拥兵数十万。一个以卜相为业的老百姓,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竟逆袭成为皇帝,王郎也算是创造了奇迹吧?
刘秀
都说时势造英雄,王郎就是抓住了时势。当时王莽的新朝已亡,刘玄虽在绿林军的扶持之下建立更始政权,但主要的活动范围在中原地区,势力范围无法达到河北地区。河北属于没有朝廷监管的状态,河北本地的割据势力更是林立,包括汉室宗亲、豪门士族、各郡县军队、农民起义军等,这些势力纷争很厉害,相互攻伐。这也是王郎选择河北的原因,王郎当时在蜀地,蜀地虽然也很混乱,但公孙述逐渐崛起,开始平定蜀地,割据一方,王郎肯定没有机会。陇地、荆襄、齐地均在较大的割据势力,王郎机会也不大。王郎本身就是河北邯郸人,在河北人脉较广,再加上河北局势复杂,王郎机会反而更多。所以在河北起事,王郎更容易获得支持。
刘秀和阴丽华
王郎是卜相之人,自然知道百姓对于卜相是非常相信的,所以谶语一定要先造起来。早在王莽建立新朝之前,就有人自称是刘子舆,后虽被王莽所杀,但这给王郎带来启示。王郎也诈称自己是真正的刘子舆,在蜀地,因看出邯郸有天子之气,所以特意赶到河北。王郎这段说辞神乎其神,说河北有天子之气,河北人自然欣喜,百姓也相信这套说辞。
刘秀和阴丽华
王郎这套卜相的说法打动了另外一个汉室宗亲刘林。刘林是赵缪王之子,与河北当地的豪门交往很深,而且刘林深怀大志,早就想干一番大事业。刘林曾经支持刘秀,并向刘秀决黄河之堤,淹死河北的赤眉军。但此计过于残忍,且牵连无辜百姓,刘秀并未采纳。于是刘林离开刘秀,在河北一带徘徊,以等待时机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