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历史上泄露天机的人有袁天罡、刘伯温,他们的结局如何中国古代精通算命的人有哪些经常算命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袁天罡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算命先生,没有之一。找他算命的,非富即贵,据说他能根据风声风向算命,而且精准度惊人,所以前来找他算命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就找他算过命。袁天罡先给武元爽、武元庆算了一挂,说是能当上三品大官;又给武则天的姐姐武顺算了一挂,说是大富大贵,但命中克夫;后来保姆抱来了两岁左右的武则天,谎称是男孩,袁天罡看了后,大为惊讶,说这个小孩有天子之相,但男孩只会早夭,女孩方能做天子。
房玄龄跟李审素也来找袁天罡算命,先给李审肃算了一挂,说他以后只能做五品官。后再给房玄龄算命,说他可官至宰相,李审素若想升官,还需指望房玄龄提携。李审肃不以为然,当时他和房玄龄混的都不咋地。
十年后,房玄龄果然当上了宰相,李审肃还是原地踏步。后来,唐高宗听说了此事,决定给袁天罡个面子,追赠李审肃为五品谏议大夫。
袁天罡预感到,自己的预言已经影响政治了,长此以往,自己必将卷入政治漩涡中不能自拔。于是决定告老还乡了,不久就死在火井县令的任期上。
袁天罡最为著名的,还是其与李淳风合作的《推背图》,据说此图不仅预测了后代诸多历史大事件,如安史之乱、靖康之耻、鸦片战争,还预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向富强。
再说刘伯温。
刘伯温其实是个谋臣,以谋略见长,并不会算命,但民间传说却把他塑造成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大预言家。
刘伯温最为著名的便是《烧饼歌》,与《推背图》齐名。传说朱元璋正在皇宫里吃烧饼,刚刚咬了一口,太监上报刘伯温觐见,朱元璋想测试一下刘伯温预测能力,于是用碗将烧饼盖住,然后让刘伯温上殿。
朱元璋问刘伯温,碗中何物,刘伯温掐指一算,算出来是咬了一口的烧饼。然后朱元璋又问大明王朝基业如何?刘伯温说,泄露天机,要遭天谴,恳请陛下免死。朱元璋赐了他免死金牌,刘伯温这才放心,于是做了三首预言诗歌。
此三首预言,不仅预言了靖难之役、土木之变、李自成起兵,甚至连清朝入关也一并预测出来。其实说到底,不论是《推背图》还是《烧饼歌》,都是后世别有用心的人杜撰的,刘伯温和袁天罡只不过冠个名而已,哪有什么预言家!
刘伯温的结局令人感叹。刘伯温得了一场大病,朱元璋为表示慰问,派胡惟庸带着太医给他看病,刘伯温吃了太医亲手熬制的药后,不仅没有好,而且加重了。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已经心生猜忌,之所以让胡惟庸来探望,无非是来看看自己什么时候死。
于是,刘伯温拒绝治疗,不久病逝。
伏羲、黄帝。——在中国的神话中,上古时期的伏羲、黄帝等都是具有极大神通的人物,其中一点就是都具有神奇的占卜能力。
周文王——《周易》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相传为文王所著。书中记载了以八卦进行卜筮预测的方法,书中的众多理论成为后世推命学研究的基础。
鬼谷子、珞琭子——鬼谷子,姓王名诩,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苏秦、张仪、孙膑与庞涓均为其弟子。著作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书。珞琭子,古之隐士,中国秦汉魏晋以后的禄命学祖师。
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推背图》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等等。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帮我看了紫薇斗数,给游荡在迷茫期的我,算了个命。
最后结果还不错,她说我命挺好的~特别是父母宫跟夫妻宫,只是我最期待的事业宫没有那么优秀……
虽然得到了个正面解说,但在那次之后,我整个人莫名的陷入了焦虑。父母和婚姻好,现在的我是不是该离开上海回到老家?未来我的努力是不是不会结果?难道最终我还得从职场退役回归家庭?
本来是要解答迷茫的,结果一解,更迷茫了!
但后来我发现了更很有趣的事,因为这次算命,我潜意识里开始为我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我开始会认真思考要不要回家乡这个之前一直在否定的问题,我会把去年我所遇到的不如意归结到“命”,我会在不想再上网课的时候用父母和未来另一半的好来安慰自己。
这太可怕了,当我选择算命时,就已经在自己的世界筑起一道道高墙,给自己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去限制自己,最终这些城墙把自己真正圈死了,我们就会感叹一句“哇,算命的可真准呀!”
在这我并不是想去diss这件事不好,毕竟有时候一些来自未来的“好消息”的确能把人从深渊里拉出来,但我们得知道,命究竟什么样,决定权是在自己手里。
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玄学,也许我们每个人在冥冥之中也真的有自己的【命】,但命能操控你的,也只是人生中那小小的一部分(也许有个20%?)我们不能因为20%的无法掌控,而放弃80%的主动创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