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屋 > 文章页面

骰子算命的方法,寻一部电视剧的名字(骰子吉凶)

好剧一起看

本文目录

算命先生说“子媳两硬逢过房”是什么意思寻一部电视剧的名字中秋有什么说法

岁时习俗

客家人的岁时习俗的形成内容,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信仰,地方性的神明和杂神崇拜以及传统的岁序节俗。因此,常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下面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俗略述如下。

古代没有高科技,赌场是用什么办法,来保障赌场赚得钱比赔得多的

1.兴宁宋声镇茂兴村重要节日:

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本地过年从老历年二十五开始到新年正月十六结束。

入年嫁:年二十五称“入年嫁”。从此人们开始象打扮新娘出嫁一样打扮过年。人们开始购买年货、宰猪、蒸甜米反等。村中小孩开始敲锣打鼓。屋旁属於自己的竹木要贴上红纸,以示喜庆。要到自己家祖的坟地上烧香卦纸纪念。挂纸一般是红纸,但也有挂“旺子纸”的。“旺子纸”是由草纸滴上鸡血而成,因鸡血在当地称“鸡旺子”故称为“旺子纸”,表示保佑子孙财丁兴旺。挂纸必须在年二十七前完成,传说阴间最后一次墟日是年二十七,过了这一天,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了。这可能与本地水口墟逢一、四、七墟期有关,而年二十七便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墟日。

除夕下午,家家户户大门上贴好红对联,小门要贴“利是钱”。家长切开甜板,扮一副“牲仪”鸡,包括鸡旺子及内脏以示尊敬神明,未被凡人尝过的任何东西,一条鱼、一块甜米反、一刀猪肉、三只豆腐及一些煎堆、果品等。先到祖公祠堂谢祖公。然后将同一副牲仪拿回家中敬谢龙神伯公。等一切就绪,用石香符、柚叶煮水洗澡。入年嫁后,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到小溪石壁上找石香符。石香符要连根拔,根越大越好。据说根越大,来年家中饲养的鸡鸭会越肥大。洗澡时,男的先洗、女的后洗。

除夕晚上每个房间以及祠堂、龙神大屋,在正厅天子壁下面的中央有一个龙神伯公,小屋,每家正厅中央均有一个龙神伯公。伯公坛前均要点年光(灯火),一直点至年初三早上。如果灯火熄灭或者开花(灯蕊上、火中间呈磨菇状物)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除夕之夜还要给孩子“扎年钱”。

大年初一被认为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各家各户还要带果品到祖公祠堂敬奉祖公。不拜神明、伯公。这一天不能扫地及讲不吉利的话。初一早饭只能吃斋(与灾同音),主食为老酒、甜米反、青菜、粉面、葱蒜等。有的人家一直吃斋到年初三。开斋后,每户人家都有一个鸡肉盘,吃饭时,盘中鸡首向上横,表示尊敬家中长老。盘中鸡首、鸡翅、鸡脚一直留到正月十五。据说这样做了家中养鸡才会顺利。�

初二、初四、初六是转外家,走亲戚的时间,其中初四最为闹热。其他的日子一般不走亲戚,特别是初七初八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有道是“七莫去,八莫归”。即是说初七不走亲戚,初八不从亲戚家回来。�

年初三是穷鬼日。这一天要打扫房间,就是无脏物也要扫一扫。意思是赶走穷鬼。据说年初三是老鼠生日,不能入园摘菜,否则会发生鼠患。�

年初五称为“出年嫁”。如果天气好,许多人已开始干活了。正所谓“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年到初七八,劣头又劣钵。”�

上灯:客话“灯”与“丁”同音,上灯也就是出新丁的意思。上灯之人包括上年上灯后到今年上灯前出生的男孩。因逃避计划生育关系,现在出现了三四岁上老灯的现象。本村上灯时间为正月十五上午吉时。过去全村各姓均上花灯,如今则只有黄、薛两姓上花灯,其余均上船灯(马灯)。

花灯用小竹片扎成八角形的框架,内面扎有一个小灯(油灯)座。外面用色纸贴好,剪或贴些寿仙公、小男孩、鲤鱼、仙桃之类的吉祥物图案。花灯由新丁家庭上灯前一二天负责买回。

小孩子们要敲锣打鼓到村口迎接花灯,因此往往会生出是非来。20世纪30年代,龙凤楼薛姓到五华水寨买花灯,该姓小孩走到洋塘下迎接花灯。洋塘下黄姓认为侵犯了他的地盘,於是把薛姓的花灯给踏碎了。薛姓得知后派了一大批人到洋塘下,要罚他们出十张桌的酒菜向薛姓道歉,不然就“推功夫”(打架)。洋塘下黄姓因地窄人少,被逼屈服,出了10张桌的酒菜钱。后来为避免是非,其他各姓改上花灯为船灯,而龙凤楼薛姓及黄姓则一直上花灯。花灯迎回后放在神龛前。而上船灯者则依旧用原来的船灯。上灯之日各户都要备一副牲仪、一副纸宝、一对烛、一扎香、一顿纸炮。新婚或新丁家庭则要另出一壶老酒和果品等物。他们将物品挑到祠堂里。去的时候,成群结队、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上灯前应换掉旧灯及旧灯带,如果没有新丁,过去就用草绳代替丁带。由於不雅观,后来遇上没有新丁就继续使用老丁带,而花灯则不论有无新丁都要一年换一次。村民将礼品摆在桌上,礼生请神。请神语录自《家礼类纂》:“伏以日吉时良,天地开张。兹因上灯之期阳居堂下某某世嗣孙虔具清香清烛净茶净酒宝锭熟食一筵奉上。始祖公某某妣某某。二世三世依次请到已故之世,请完即举壶酌斟到半杯。伏望列考列妣来格来尝,尽情欢宴,济济洋洋。又举

壶酌酒斟到满杯。还期消灾降福,长发其祥。耕田者谷积千仓,商业者金玉满堂,读书者学就名扬,人文蔚起,兰桂腾芳”(化财宝、放纸炮)。待纸宝烧完拜四拜(古礼节,今则多为一拜代替)。此时开始上灯,点燃灯火,将花灯徐徐升至厅内半空梁上,用灯带固定位置。(礼生继续念)“请列考列妣各归原位安居宝座降福后人”(唱也四次)。祠堂内所有人都必须虔诚肃立跟礼生一道唱也。中午每户一人到祠堂列席,由新丁、新婚家庭负责,经费来源一是新丁新婚夫妇自愿出钱,二是按各户男丁摊钱。列席主要是商议族中修建、祭祖等公众之事。上完灯后已是午饭时分,没有其它仪式。此后连续3天要给花灯上的油灯添油,每添一次油要把花灯的位置升高一次。表示添丁添财,步步高升。�

正月半:本村庆祝元宵的方式是放孔明灯。孔明灯用6张或12张纸糊成,形如麻袋,开口处用篾和铁线扎一框架用於放置燃料。燃料是用草纸蘸满花生油或茶油凉乾制成的。孔明灯利用燃料燃烧的气体送入空中。据76岁的薛亚荣(1976年已去逝)讲,他还小时就有此俗,那么,此俗至少有70年历史,至於何时开始,实难考究。本村只有薛黄两姓放孔明灯,孔明灯都是自己做的,其目的是取出丁(灯)的好预兆,意即生男孩。晚上各家老小都到公共场地观看,每当孔明灯升空,锣鼓声、呐喊声、烟花、爆竹勾成火树银花的热闹场面。如果遇上雨天,往往会延续到十六、十七甚至更长时间。放孔明灯要小心谨慎,不能烧废。由於孔明灯以油条作燃料,身上的纸很容易引火,如果在地面或在半空烧废,则被认为是“拗少丁”(夭折)的不祥之兆。如果孔明灯跌到某家屋顶或屋门口,则认为该家一年都不吉利。�

三月初三:三月初三是“天穿日”。妇女穿耳全在此日。这天穿耳,耳朵就不会发炎。�

端午节:端午节又叫五月节。大门小门两侧边要插上生艾,有的还在大门顶上卦黄葛藤及丝茅草。端午节纪念谁,村中老人并不十分清楚,也没有吃粽子的习惯,仅仅知道有此一举。敬神只敬家神。由於此处与五华交界,沾了不少五华风俗。每逢五月初五,酿豆腐成为必备之物。

做秋:“秋”是指“立秋”节。过去天气较寒,寒露风早到,秋种较早,立秋时节一般农忙已过,进入相对农闲的季节。“秋”就是“完”的意思。既然做完了,当然就要庆祝一下。庆祝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只是宰鸡、蒸米反庆祝。

八月初一:八月初一是约定俗成的改骨(拾骸骨)日。死者小葬3年或4年(男双女单)之后,其子孙请人把上辈的骨头刮洗乾净(用草纸将骨上污秽物擦净,若腐肉未净,则用镰刀刮乾净),然后将骸骨从脚到头依次装入金罂内。有的选择风水宝地进行二次葬,有的则改而不葬,将金罂寄存在路旁或屋侧。�

中秋节:中秋节即俗称的八月半,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晚上月饼下茶,谈天说地。有童谣一首:“月光华华,老妹煲茶,亚哥兜凳,大伯吃茶,吃到肚华华,养只大阿伢(婴儿)”。(房学嘉 1997:130-134)

2.闽西岁时节日习俗

春节: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君升天日,各家各户要备办果盆、甜糕祭送。二十五日为入年架。其时各家各户大扫除。尔后是主妇上街采办年货。为全家老少备办新鞋新帽新衣。儿童则跟随大人上街看热闹,买炮竹玩具等。

除夕,家家户户宰鸡杀鸭,制年糕。中午,全家用香汤沐浴,穿新衣新鞋戴新帽,由主妇挑着丰盛的牲仪,带着全家到祖公厅敬祖公。尔后,贴春联、挂门红、灯笼等,晚上全家坐一桌吃团圆饭,晚饭要多预备一些,使之有余,取“年年有余”、“丰衣足食”之兆。尔后全家团座,又曰守岁,大人向小孩发压岁钱。迎接新年的到来。闹到午夜凌晨,

农历正月初一,即为元旦,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男女老少都特别重视,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悬挂门红、灯笼、门神利市等。家家户户鸣炮庆祝,俗谓接财神。旧俗是日,有些宗族还以牲礼果品择定吉时祭祀某位祖先,大部分人关门在家庆祝新年,三餐吃除夕之夜预留下的菜。俗谓这一天不能探亲访友,以取好兆头。但也有例外,有些人则在这天到庙堂里去进香,俗称“行香”。这一天的行程一定要选好“利方”,出门时一定要避开所谓的“空亡时”。以取“无往不利”和避“空无一物”的意思。逢人就相互拱手互道“恭喜”。贺客到来,要摆酒席接待,而金狮(即舞狮)、龙灯(即舞龙)也纷纷到各家去表演。

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路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妇女们手提箩筐,里面放着一些鸡腿(客家人叫做鸡臂,是馈赠至亲中最讲究的礼物)、糖果以及其它孝敬父母的物品,到了娘家与父母兄弟姊妹欢聚,共话天伦,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初三日是“送穷鬼”的日子,“送穷鬼”在客家地区有不同的传说故事。这天家家户户都清扫垃圾,以香纸送出门外,放在路旁,焚香烧纸相送,意味着“穷去富来”。这一天又叫做“三重日”(生虫日),避免入园采菜,也不过门作客。有些地方又说老鼠在这一天出嫁,让老鼠无法看路而跌死。

初四的晚上,家家准备牲礼祭灶神,叫做“等神”。灶君爷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上午,到初五早上要回来,所以家家户户都准备牲礼接驾。

初五是“出年架”。中等以上的人家,天天烧“门头香”一直到这天为止。有些地方则从除夕那天开始烧纸炮,虽然烧的不多,但总是照样做,一直到这天为止。

初七为人日节。这天的早上,妇女采集菠菜、芹菜、茴香、蒜、葱、韭菜、芥菜、白菜等七样菜共煮而食,这叫“七样菜”。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以七样菜为羹”。客家地区对“七样菜”的叫法不一。粤东地区称“七样菜”,福建宁化、江西石城等县称“七样羹”,江西宁都县则叫“七宝羹”。而且其菜的品种不一,有的是指蒜、芹、葱、韭、鱼、肉、米米果;有的指蒜、芹、葱、韭、肉丸、芫荽、芥;还有说“七样菜”应该是指芥、芹、蒜、菠、菖、葱。“七样菜”虽然品种略有不同,但意思都是以其谐音图吉利、平安。芹菜喻示人勤劳,葱使人聪明,蒜使人精于打算,韭菜使人幸福长久,鱼比喻年年有余。

初九是“天公日”,玉皇大帝的诞辰,以年糕果品等敬神。十三日是“添丁日”,又叫做“开灯”。凡是在上年添了男孩的,必须买一对新灯悬挂在祖公厅梁上,叫做“添灯”,“灯”和“丁”两字是同音,就是添人丁的意思,也就是一种“庆丁”的礼俗。以“灯”的形式祈子、求子的现象在客家地区十分普通。这种求子的情形除了常见的在宗族祠堂里举行,在祖宗牌位前祈祷的形式外,客家人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在庵庙上灯报丁。如解放前广东蕉岭县蕉城镇陂角的赖氏宗族议定:每年的元宵节前一天新丁升丁时,凡是上年添了男丁的赖氏族人要抱着男孩必先在祖堂敬祖宗,然后敲锣打鼓,擎着扛彩、灯笼、舞着狮头、龙灯一路上鸣放鞭炮,扛祭品到其家庙千松庵“上灯”,然后才回到祠堂向祖宗上灯报丁。

蕉岭县上南村为例:从族谱记载中可看到“立嗣”习俗。立嗣有几种情况,普遍的一种是男丁早亡,做父母的要健在的儿子中多子者立一子给早亡者为“嗣子”,被立的“嗣子”可得一份祖父母家产,继承早亡者的烟火。一种是本人未育男孩,和兄弟商量立兄弟的子为“嗣子”,该嗣子可继承嗣父的家产。

族谱中记载失传者,多为客死他乡或贫困无产者。他死后,也有亲房把其骸骨附墓在其兄弟坟附近,后辈亲房把他称“祖叔伯”。乡间流传“莫做祖叔伯”,即不要失传之意。

还有一种为半嗣子,即生父母不愿子弟全过继给兄弟为嗣子,只过一半,称“顶两房”。半嗣子在这家娶了一个妻,可在另一家又娶一妻,两者地位平等,不能称大小婆,而称“两房嫂”,一般不得相争,有亲如仔嫂的。这又是一种特别的婚姻配偶。形式上写嗣单过房的,没有财产继承关系。

3、蕉岭县新铺镇上南村的主要节日:春节(过新年)、元宵(正月半)、二月春祭、三月清明、四月接王、五月端阳节、六月六伯公生日、立秋作禾福(或做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九月九日阳、十一月做冬至。上南村的节日,春节之外,接公王和中秋最热闹。�

春节:农历冬至着手“蒸酒”(酿糯米酒),称冬至娘酒,经年不酸。为家人添置新衣,旧时,主还为家人在灯下纳布鞋底、做新鞋(鞋底敷上松香,耐穿)。转十二月要腊猪肝、香肠。十二月十五户户扫屋。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价(界)厨房用物洗涤干净,打米程,煎米反子(用糯米粉拌成长条或丸状,入油锅炸熟),蒸甜米反(年糕),割(即买)猪肉。除夕前几天鱼塘打鱼,分给各户,捣鲩丸。除夕那天上午杀鸡宰鸭,做豆腐,蒸罗卜丸,鸡汤米反,贴门红对联,门前户后打扫干净(年初一不得扫地)。

除夕午饭后,男子先沐浴穿新衣,准备敬祖。除夕夜在厨房灶前点灯,称“点年光”直至年初五,出年价(界)。

年初一早起要向长辈请安,说吉利话,长辈给幼辈发“压岁钱”(除夕即发)。禁说不吉利的话,如说吃“完”要说吃“圆”,干活轻手轻脚,不要摔坏碗缸家物。全家吃斋(吃素),生油炒芹菜、豆干、豆腐等,据老祖母等老辈告诉我,年初一吃“斋”,可化解一年“灾”难。初三早必扫地,叫扫穷鬼走。初七早要吃“七样菜”,各种菜都有谐音的意义,如芹(勤)、葱(聪明)、蒜(划算)、芥(计谋)、韭(长久)、晶(窍妙)、白菜(清白)等,借菜名谐音取好兆头。�

春节的主要活动因年龄不同,大家一齐敬祖之外,细佬哥敲锣打鼓,燃鞭炮,青年以上男女玩赌具:跌骰子,散纸牌,搓麻将,老年人散步,晒太阳,老妇绩苎绩,偶有“伏神问仙”的。还有金狮队参新年,各户要燃鞭炮迎金狮参拜,包利市。然后在晒谷坪看舞金狮和表演武术。这一活动延续至元宵。�

至于春节活动延续到何时?初五是出年价(界),本可以说春节活动终止的。这也很难说清楚,各人家庭经济环境不同,录一些口头语作参考。“初一又话初一头,初二又话新年头,初三又话穷鬼日,初四又话嬲一日,初五去初六归,初七好去山头割鲁箕。”人客往来有“年初四,节初六”之说,“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年到初七八,家家劣(刮)粥钵”。“有食无食,嬲到初十”。富有人家,时间较长。1960至1976年“文革”期间,初一便有干部号召下塘打塘泥了,这是例外。�

春节期间,又是善男信女们敬神最繁忙的日子,三五成群,带着香烛,今日东,明日西,到附近庵场起福许愿,忙个不停。(房学嘉 1996:90-92)�

�挂灯:上南村俗添子要在祖堂挂灯,称上灯、升灯或添新灯。1949年以前有此俗,中断几十年,1981年以后又恢复了。升丁时间为正月半,也有十二、十三的。上年正月半以后,当年正月半以前生男孩的,参加当年升丁。因在外或其他原因出生多年才办理的,叫升老丁。螟蛉子可升丁。新丁灯笼大如篮球,椭圆形,用细竹篾织成,上下开口,外贴透明油纸,粉红色,一侧画花鸟,一侧写新丁,中缝写上新丁名字。升丁者事前向灯笼店订好。升丁之日,把灯分挂厅厦中,左右对称。敬祖后,午餐宴请六亲,规模不等,1991年,上俄村一旅台乡亲为其在台出生的孙子升丁,20张台桌,晚放电影,相当热闹。�

添了丁(生男孩)要“做满月”(弥月)宴请亲友。请算命先生排“八字”,若五行缺水,命名要取水部的字(余类推)。若命中要卖(称“过房”),形式上写“嗣单”卖给孩子的伯父、父、舅舅、姑丈做儿子。接受方不必挂灯。次年元宵要在祖堂挂新灯,称“升丁”宴客,岁要做“对岁”宴客等。(房学嘉 1996:79-80)

蕉岭县新铺镇上南村十五日元宵节。妇女们过年回娘家的,务必赶回家来过元宵节,意思是参加庆丁,取生子的佳兆。这一天家家户户也少不得准备牲礼果品祀祖敬神一番。

正月十九日为观音生日。这天大部分妇女用斋果、年糕、豆腐、米米反等作供品敬奉观音菩萨。

立春是农历的第一个节气,农家往往把这一天当作真正的一年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清明日为止,各选择吉日,备三牲果品等到祖先坟墓拜祀,除草挂纸,就是一般所谓的“扫墓”。扫墓时,以锄头取一块碧绿的草皮,将所携来的一叠滴有鸡血的黄纸以草皮压在坟头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这就是客家人祭扫祖坟称为“挂纸”的来历。

清明节。妇女们采艾叶、苎叶、鸡屎藤等青草做成米米反,叫做“清明米米反”,相传吃了可以除百病。

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诞辰,闽西汀江流域的俗民及粤东梅江两岸的生意人备牲礼庆祝,举行祭典,并演剧谢神,俗称“做妈祖戏”。

四月八日是佛祖诞辰,善男信女备果品到寺院庵堂,参加诵经浴佛。

五月初五日是端阳节,家家户户都做烷粽子备三牲果品祀祖敬神。门口挂蒲艾,饮雄黄酒借以驱毒避邪。住在河边的则作龙舟竞赛。如广东梅县松口镇每年端午节都要赛龙舟,以宫为单位,实际上是各宫向社会展示其综合实力的一种形式,故参赛各宫都精心策划。比赛地点在松江河之松口镇上大街码头到元魁塔这一段。因河床深,水流急,竞赛时险象环生,因而吸引了四乡俗民冒烈日甚至顶着龙舟雨观看。竞赛结束后夺冠之宫,将倾宫产而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诸如抬公王游行(除本社区内巡游外,还要到墟市上去游)并请戏班到宫里演戏等。

五月初六日为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就像正月初二一样,所以有“年初二节初六”的说法。

六月六日为伯公生日。早稻已收成,农家就拿新米煮饭,多买酒肉饮食,备牲礼敬祀“田头伯公”。并曝晒衣物书画,相传在这一天晒过的东西,容易收藏,不会被虫蛀。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家家户户都准备牲礼焚香烧纸祀神。到了晚上,做好大批纸衣,摆好牲礼果品米饭,到野外敬祀孤魂野鬼,称为“渡孤”,俗称“做普渡”。曾在年初向某神祈愿的善信在此前后,应备香烛到寺庙或神坛暖福。这个节日因各宗族与社区的环境而异,既有在七月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的,也有在七月十六、十七、十八的。俗云,农历六月底处暑开始至九月九日重阳,乡村每天都有人过节,不是甲村,就是乙村,天天在路上都可碰到走亲戚过节的人。这个节,民间又叫“祚福节”。

八月初一日,俗称“大清明”,一般柩葬尸骨需要择地改葬的大多在这一天掘起洗骨装罐,择吉安葬。各姓祖祠,祖公尝会也都在这一天会集族内子弟祭祀祖先,算清这一年来的祖尝会份,俗称“算会”。

蕉岭县新铺镇南山村一带都过七月半,惟上南村过八月半。相传上南开基祖林广每逢七月半,女儿没来热,很纳闷。他计上心来,取消七月半转过八月半,这时农闲秋凉,女儿亲戚都可以来痛痛快过个中秋。其热闹超过接公王。是夜,在余坪摆案“接月华”,有妇女伏“菜篮神”的。

中秋节要到祖堂敬祖,和到私家坟扫墓。1949年以后,接公王已废除,文革期间,八月半为过国庆,80年代以后又恢复中秋节。(房学嘉 1996:92)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兴致的男女老幼,往往结伴登高,敬神禳灾。

九月十二日,相传是炉公先师的生日,铁匠都准备牲礼祭祀先师,设席宴客。

九月二十四日,相传是柯叶先师的生日,泥水匠都准备牲礼祭祀先师,设席宴客。

立秋以后,也有人扫墓,称为秋祭,但不如春祭盛行。秋收以后,各村落分别选择一天,举行村庙社神的祭典,演剧谢神,设席宴客,叫做“做收冬戏”或“做平安戏”。

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相传为三界公诞辰,实则水官大帝的诞辰,虽然有人敬祀,但远不如元宵节与中元节热闹。

十一月冬至,俗称“冬节”,家家做“米反丸”祀祖敬神,一家团聚共食,叫做“添菜”。梅州风俗云:“不到冬至不寒”。因此冬至前后,农家多蒸酒备用。有条件的人家,杀鸡火文姜酒鸡或火文羊肉酒等进补,以防御寒冬。

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日,商人工匠都准备牲礼祭祀先师,设席宴客,并酬劳伙友。

十二月二十四日准备牲礼祀灶神,叫做“送神”,并和全家大扫除。

十二月二十五日,俗称“入年架”。从这天开始至大年三十,一连四五天时间,家家户户一齐动手,进行节前卫生大扫除,将污秽清除出屋。家家户户自制年羔年点,最普遍的是蒸甜板、炸煎堆、打米米反、炸米反等。这些年糕年点是大年初一敬祖神必具的斋祭品,也是过年时招待客人不可或缺的糖果食品,甜板、煎堆更是过年后探亲访友必带的礼品。

曾在年初向某神祈愿的善信,此前备牲仪至寺庙神坛完福。各家忙碌于做年糕、备办年货的工作。

除夕,家家悬灯结彩,准备牲礼果品分别到神庙敬神,叫做“完神”,对神明一年来的庇护表示酬谢。男女老少沐浴之后,敬祖先和门神。这一晚全家聚饮叫做“吃守岁酒“;燃烛放炮,叫做“辞年”;通宵点灯,叫做“点年光”。从前又有所谓“三十暗做大人”的习俗,童养媳长大成亲的,都有在这一晚合卺同床,叫做“圆房”或“送做堆”。

老鼠爱大米(我爱河东狮主题曲)

主演:陈好薛佳凝焦恩俊梁天丁子峻

上映: 2006年

类型:连续剧爱情片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时长: 30集

颜色:彩色

导演:杨文军

年份: 2005

集美貌、文才、歌艺于一身的杜家二小姐月红姑娘梦想嫁给一个状元郎,为此她不惜到醉香坊抛头露面,用她的美貌与才艺震动四方,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钓得一个状元之才的夫君,一时间,天下风流才子无不趋之若鹜,争相拜倒在月红之石榴裙下,怎奈月红非状元之才不嫁,眼界之高,令天下男人肝肠寸断。

拥有状元之才的风流才子柳士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乃至三教九流无一不精,惹得方圆百里的姑娘们为之心猿意马,身前身后美女相随无数。偏偏士杰心高气傲,一不屑进京赶考,二不娶胭脂俗粉。一心过着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于是方圆百里的姑娘为拴住士杰之心,可谓煞费苦心。

杜月红与柳士杰,不但性格不合,更志向相背。遇在一起,有如天雷碰地火,偏偏老天让二人屡屡相遇相碰,于是有杜月红三打柳士杰,柳士杰五气杜月红。在相互残杀中,二人惺惺相惜,不久,柳士杰中了月红圈套,倒插门嫁进了杜府成为月红的夫婿,为了让士杰赶考,杜月红不惜用上古今十大酷刑。威逼士杰忘记田园生活,她帮士杰洗脑,逼士杰读书,斩断士杰与外界的一切关联,士杰的噩梦开始啦!

杜家还有大小姐杜千娇,性情凶猛异常,有一凶悍爱好,即赌博。赌得四海扬名,输得倾家荡产,其母金桂利用月红为千娇骗得百万富翁之子少游为夫婿,杜千娇嫁得豪门,赌兴不减反增,顷刻间输干陆家千万家财,陆少游欲哭无泪,只好与柳士杰及另一好友郭襄宜进京赶考,试图东山再起。

在京城,襄宜与少游科场舞弊,连累头名状元柳士杰,三个在中状元、榜眼、探花当天被皇上打进天牢待斩,杜月红为救夫君,夜闯皇宫,敲呼响了一百年无人敢敲的龙门鼓,金殿之上,月红为夫争辩是非。皇上在金殿上殿试士杰。从而发现士杰有经天纬地之材。还士杰状元之职。并因士杰求情赦少游与襄宜无罪,金殿之上,皇上戏称士杰家有河东狮,杜月红河东狮的称号自此天下扬名。

少游失去功名,又被父母拒之门外,他与千娇二人身无分文,相依为命,少游为养活千娇,每日到码头打工,一天到晚只挣三文钱,而襄宜失去功名后渐渐变质,为达目地不择手段,白沙镇三大公子进京之后,走向了完全不一样的路。

月红为了让士杰快快升官,每天逼士杰判案断案办大案,京城几十年破不了的大案士杰都给破了,京城没案子破就到州县找案子,破案率惊人,一时间京城百里之内无案可发,百姓为感激士杰,称之为柳青天。

山贼的女儿白水心,一直暗恋士杰,怎奈士杰只爱杜月红一人,而襄宜又深爱水心,当他得知水心心中只有士杰时,对士杰产生怨恨,勾结二皇子一次一次迫害士杰,士杰福大命大,每给害一次,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襄宜气得抓狂。

柳士杰破案如神,皇上找上门叫士杰帮他找一找二十年前因一场宫廷斗争而失踪的儿子。柳士杰为找寻大皇子,可谓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最后连岳父,当朝太师杜国威也横加干涉阻拦,反倒是月红一直支持着柳士杰干到底。为破大皇子一案,士杰带兵去攻打水心的父亲,娘娘山山寨之王白胜天,结果在攻打过程中,二皇子从中干涉,与打入山寨内部的襄宜里应外合,让士杰、月红受困于山寨,而后火烧娘娘山,试图把士杰、月红、白胜天等众山贼烧死在里面。不料士杰发现一条石缝,用炸药炸开后将众人从洞中救出生天。众山贼一下子对士杰感激不尽。

二皇子回京禀告皇上,士杰夫妇英勇战死,在追悼会上,士杰月红突然出现,惊吓得众人一身冷汗,士杰再次大难不死,得到皇上加官进爵。

陆少游与杜千娇每日只挣得几文钱,娇生惯养的二人吃不了苦,双双去赌,希望有一天时来运转发大财,可惜越陷越深,少游每日辛苦挣来的钱都挥霍在赌坊,直到有一天千娇怀孕,她到码头去找少游时,发现当年的翩翩少年今天像一个老头一样吃力的扛着麻袋,汗如雨下。千娇泪水夺眶而出。她输光这个男人千万家产,这个男人却从没怪过她。为她还拼命干活挣钱,千娇醒悟了,发誓戒赌。

而郭襄宜则为了白水心再次将士杰出卖,并出卖白胜天落网。白水心为救父进皇宫挟制皇上放人,为士杰所擒,士杰答应水心会救二人出天牢,但满朝文弄百官跪在金殿上求皇上力斩白家父女,皇上被迫答应。

刑场上士杰为救白氏父女孩子劫持二皇子,好在皇上听月红和高伯飞之劝放白氏父女,但士杰因挟持二皇子,被迫辞官,在杀白氏父女一事中,月红知道了士杰是大皇子,而当年害死士杰的母亲之凶手,却是自己父亲,相反白水心反倒是从婴儿时就代替士杰死过一次的九国舅之女,月红担心真相大白后士杰离开自己,拼命阻止士杰知道真相,但士杰还是一步一步查出了真相。

关键时刻,月红诱士杰喝了忘情水,传说喝下忘情水后会忘记一切,睁开第一眼看见的女人,就会爱上她,士杰喝下忘情水看见的第一个女人不是杜月红,而是白水心……

杜月红和柳士杰能够破镜重圆吗?白水心的命运又是如何?二皇子和郭襄宜的篡位阴谋究竟能否得逞?少游和千娇真的能从赌潭里脱身出来吗?……

人物介绍:

杜月红-陈好饰

电影《河东狮吼》曾创下不错的票房成绩,该片的电视剧版《我爱河东狮》现正热播。在该剧中扮演河东狮的是万人迷陈好,甘受她“蹂躏”的是焦恩俊。

陈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扮演的杜月红与电影《河东狮吼》中张柏芝饰演的角色很相似。但是尽管如此,她认为自己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陈好说,电视剧《粉红女郎》播出后,她有意让自己避免再次出演此类女人味十足的角色。比如说在《双响炮》中,她演了一个用拳脚说话的人物,自己就觉得很过瘾。在《我爱河东狮》中,陈好扮演的杜月红虽然又是一个“刁妇”,但是陈好自信观众能通过这个角色看到陈好新的一面。

陈好走红以后,拍摄的多是喜剧,要么是《粉红女郎》《双响炮》这类根据漫画改编的电视剧,要么就是像《我爱河东狮》这样的轻喜剧。陈好说,自己并不怕因此被定型:“虽然我出演的角色类型有些雷同,但是其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身不同的个性。其实现在的生活节奏挺快的,大家在闲暇时多看看喜剧,通过看电视放松一下也好。”

柳世杰-焦恩俊饰

电视连续剧《我爱河东狮》,是前段时间火爆的香港电影《河东狮吼》的电视版,尽管电视版的《我爱河东狮》与《河东狮吼》情节完全不同,但是“母老虎”的女主角和“妻管严”、受气包形象男主角,仍是贯穿整个剧集的主题和卖点。不过此剧的“母老虎”由张柏芝换成了“万人迷”陈好,俗话说“美人刀下死做鬼也风流”,尽管焦恩俊在剧中受尽百般折磨和欺负,但说起“角色”和“老婆”陈好,焦在发布会上笑得是山花灿烂。

二皇子-丁子峻饰

丁子峻在剧中扮演的二皇子一心想继承皇位,以至于他的母亲刘贵妃不惜陷害柳士杰母子二人,可皇上依然迟迟没有立他为太子。为了得到皇太子之位,他制造了无数事端,几次三番陷害柳士杰,却又连连受创,在角逐月红的情场上,他输了,在竞争皇太子之位上他又输了。一输再输,一错再错,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丁子峻说,他在接到这个角色时非常意外,因为以前他不但没演过搞笑剧,更没演过坏人。制片方给他的解释是因为他没演过反派,观众会觉得新鲜,而且他的气质比较符合角色,因此就找上门来了。丁子峻为之心动:“不妨试试,看我演的反派是什么样的?”

丁子峻表示,这个人物不能说是坏人,而是由于出生环境做了很多违背伦理的事情,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人物。“其实人物本身没太大难度,反派角色可以给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最开始有两个难题,一是我没演过坏人,揣摩他们说话办事的出发点有难度,第二就是分寸问题,演反派可为所欲为,但同样有个度,一旦过度就会招人讨厌,而没到这个度又要被认为演得不到位。”

说起这次的主要两个搭档———陈好和焦恩俊,丁子峻表示三人合作得非常愉快,火花也擦出不少。他觉得陈好很像她扮演的杜月红———爽朗、率真,也是个非常有潜力的演员。至于焦恩俊,向丁子峻介绍了不少“古装剧心得”,比如怎么走路,怎么拿东西等细节。

分集介绍:

第一集:

月红的继母陈金桂听信算命先生的谗言,如果大女儿千娇三日内要是嫁不出去,就有丧母之灾。千娇是远近闻名的赌徒,方圆百里,如果不是别人瞎了眼,不会有人娶她。陈金桂决定让月红替千娇去抛绣球,百般献媚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终于说动月红。

月红在家里虽然没有地位,却偏偏是个心高气傲的姑娘,一心想嫁个状元郎。卖鱼郎柳士杰风流潇洒,风度翩翩,引得方圆百里的姑娘们芳心大动,但月红却偏偏不卖他们的帐,因为柳士杰三次无意中破坏了她找到金龟婿的良机,而且而多次误会柳士杰,还把他当成人贩子,暴打一顿,士杰忍无可忍,告到官府。

娘娘山山贼白胜天的女儿白水心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有情有义的贼。但是她父亲却认为她太善良,逼她做白道生意。白水心只好离开山寨,打算单飞。她带著天长地久来到白沙镇,计划洗劫白沙镇…

第二集:

在知府里,柳士杰帮助县太爷解决了一次危机,知县感激不尽,官司判定月红赔偿柳士杰医药费五百两。

杜月红代替姐姐千娇抛绣球,绣球被少游抢去,当少游得知真相,企图退婚,不料陈金桂知道自己为大女儿钓了一个金龟婿后,威逼利诱,甚至答应只要陆少游娶了她大女儿,她就答应叫月红做他的小老婆。陆少游大喜,罔顾后果的答应了。

柳士杰觉得陆少游与千娇中间一定有文章,千方百计地去阻止,甚至去找杜月红询问究竟,却被杜月红困在醉香坊…

第三集:

士杰逃出醉香坊赶到陆府阻止少游拜堂,岂知陆少游明知拜堂的是杜千娇,依然接受,此举不但士杰迷惑不解,连月红也不知道陆少游为何如此干脆妥协。白水心买通了一伙失业的山贼前来劫陆少游的家,士杰舌战山贼,解了婚宴之危。士杰的儒雅风流,倾倒男女一片。杜月红至此也对士杰另眼相看。洞房花烛夜,陆少游却因赌骰子胜不了千娇,不但上不了床,更是惨遭千娇蹂躏,苦不堪言。

月红之父杜国威决定回白沙镇办寿。辞别皇贵妃时,遭到贵妃猜忌,当年杜国威倒戈出卖结义兄弟白胜天投靠贵妃,从此青云直上,二十年后桃李门生天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贵妃为了夺回权力,与二皇子商议在杜国威回家途中行刺。

月红回家方知自己被当成千娇嫁给少游的条件之一,月红一怒之下打了金桂,逃出家门。逃之无门之时,跳上打渔归来的柳士杰之船,月红退杜府追兵把船桨当作暗器,船顺流而下,士杰本打算避开月红,月红却逃到他的船上,无奈之下,二人只得同舟共济…

第四集:

杜月红与柳士杰江上突遇旋涡,好在士杰临危不乱,将月红救到山水相连的山上,山中有木屋,月红与士杰在木屋里增进了更多的了解,天黑之前,月红猛然想起今晚是她到醉香坊唱歌的日子,于是央求士杰送她回镇。士杰拗不过月红的威逼软求,只好答应。

杜国威回白沙镇途中,遭到二皇子扮成山贼行刺,杜国威早有防范,躲过一劫。月红为回白沙镇,抢了二皇子的马。月红在醉香坊唱歌,迷倒二皇子,二皇子化名洪公子,月红得知他乃宫宦子弟,文采出众,月红对他颇有好感。

自从少游娶了千娇之后,从此噩运不断,千娇号召全府的家仆都跟她赌博,少游为了月红全忍了下来,哪料惊闻月红不肯做小,与金桂私下签的月红卖身契又被千娇撕碎吃掉,少游几乎崩溃了。月红与二皇子游花灯,拜托士杰在码头等她,不料有人走漏风声,士杰在码头被金桂活捉带回杜府问审…

第五集:

月红得知士杰被金桂抓走,急忙回家救士杰。金桂用私刑逼问士杰,诬陷士杰与月红私奔。杜国威回府,在门口听到了金桂审问士杰的过程。千娇追少游到家,被杜国威训斥。杜国威惩罚金桂月红千娇三人,士杰昂然以对,以理力争。士杰得到杜国威赏识。

杜国威留士杰晚上一同赏月。杜国威宣布寿宴上举办比文大会,为月红择婿。有刺客潜入杜府刺杀杜国威,被士杰救下。杜国威感激士杰救命之恩,并表示有意将月红许配给士杰。白水心决定让天长地久回山寨取钱,自己去柳氏鱼档当伙计,以接近士杰。

第六集:

白水心把高伯飞金翅大将军给放跑了,高伯飞要辞退她,白水心和士杰连夜找到蛐蛐,白水心询问士杰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她发现自己爱上了士杰。

杜国威让月红亲自送帖给柳士杰,月红来柳氏鱼档,发现士杰和水心睡在一张床上,水心因病失态露出女儿装,士杰解释不清,月红大怒,递出请柬,叫士杰打败所有的才子,最后故意输给洪公子,士杰失落。

高伯飞发现了请贴,顿时脸色煞白。原来高伯飞是当今皇上的九国舅,而士杰却是皇上的亲生儿子。当年杜国威为了权势,不惜出卖自己的八个好兄弟,后来是九国舅把自己亲生女儿和士杰交换后让白胜天带出皇宫,事情败露后,九王爷也因为这件事被贬为庶民,他把士杰交给随从柳春,自己便云游四海去了。

高伯飞叹天意弄人,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士杰和仇人的女儿成婚,他问白水心是不是喜欢士杰,白水心承认,高伯飞担保自己一定会让他们成婚。士杰回家,不听高伯飞的安排,表示自己明天一定会去参加比文大赛…

第七集:

洪公子听出了士杰对月红其实也是一往情深,士杰表示要不是自己不会去考状元,自己是绝对不会把娶月红的机会让给洪公子。此一番话被月红偷听到,月红有些感动。

士杰被高伯飞拉上了台配合作秀高伯飞的拿手绝技大变活人,少游因为感兴趣而偷偷和士杰掉了包,高伯飞决定先把士杰灌醉。

士杰在比文大赛中连连取胜,无人能敌,高伯飞立即拿出如痴如醉粉,放在了鸽子的翅膀上,鸽子飞到了士杰面前,粉全让士杰吸了进去,士杰一阵晕眩,醉倒在地,比赛在士杰的坚持下继续进行。

洪公子上场,杜国威却以月红为题,让两人一起做首赋。洪公子做出来的全是鸳鸯蝴蝶,花哨却不入心,而士杰因为酒醉完全忘记了和月红的约定,他口中的月红却是一个善良可爱朴实的姑娘,全是真情实意,全场掌声雷动,杜国威高兴地宣布士杰胜出,并且婚礼就在近期完成,洪公子当中出糗愤然离去。

月红也生气之极。士杰酒醒后,月红再次询问士杰会不会为了自己去考状元,士杰摇头,月红拿起刀差点杀了士杰。士杰和月红在杜国威面前要求退婚,杜国威以月红的名声问题拒绝,月红恨士杰并表示自己决不结婚…

第八集:

士杰清醒后懊悔不已,但内心深处是隐隐开心的,可惜月红非状元不嫁,士杰无奈,只好答应帮忙找回二皇子。二皇子提出和月红私奔,月红犹豫不决,士杰在她心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大。

月红找士杰表明心迹,只要士杰去考状元,她就与士杰在一起,士杰再次拒绝,月红一怒之馀,认为士杰根本无法让她望夫成龙,于是要同洪公子去京城,士杰得知后心如刀割。

杜国威在士杰与月红成婚前不许月红出门,月红利用柳士杰引父亲离府去下棋,自己偷偷出去见洪公子,却不知二皇子已在棋馆布下天罗地网要杀杜国威,老谋深算的杜国威一举粉碎二皇子阴谋,并活捉二皇子训导一番放走。水心为找士杰在山中被毒蛇咬伤,士杰罔顾危险,用嘴吸出毒液,自己却中毒昏倒,水心感激不尽,心里想定非士杰不嫁。

二皇子不甘心失败,想拐走月红报复杜国威。二皇子带月红却误上了士杰的船,士杰洞释二皇子只是利用月红,以死阻止他带走月红,被打进河,月红为救士杰,奋罔顾身跳进水,为搭救士杰,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

第九集:

士杰醒来,月红询问士杰不肯进京的真正理由,士杰说出了三年前的事∶为了一个叫做采儿的姑娘,罔顾父亲的反对坚决进京赶考,不料父亲却因此事丧失性命,於是士杰答应父亲自己从此决不进京考试。

两人在山洞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杜国威带人出现下他们面前,指责士杰不认婚事却偷情,命令两人马上完婚。

士杰回到家后,白水心在於他的谈话中得知士杰原来是真的喜欢杜月红,很受刺激。第二天一早,士杰到杜府迎亲,高伯飞自以为得意的使出了大变活人的招数,随后亲眼看完了士杰拜了天地,但是没想到的是,白水心突然改变了主意,她要等士杰真正爱上她。

洞房之中,月红在士杰的酒里下了蒙汗药…

第十集:

柳士杰醉酒后回到柳氏鱼档,白水心小心照料,可柳士杰梦中依然呼喊著杜月红的名字,白水心心里十分难过。

杜月红决定再把柳士杰找回来,在寻夫的路上正好碰见了柳士杰一行几人,杜月红温柔相对,不料却被陆少游等人羞辱了一番,心里很不是滋味。柳士杰也觉得心里有些惦念杜月红,依依不舍的情愫满怀心中。杜月红为了士杰整治了陆少游和郭襄宜二人。

柳士杰见兄弟们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十分恼火,去找月红理论,却被月红感动留了下来,此时才发现自己的书房已经被转移到了柴房。没出几天,杜月红柳士杰二人又出了矛盾,柳士杰伤心过度,在高伯飞写下休书,要士杰按印,并逼士杰和白水心成亲…

第十一集:

听说月红马上就要出家了,士杰罔顾水心和高伯飞,依然跑出了礼堂去找月红。佛堂里,士杰终於把月红给劝了回去,两人拥抱在了一起。伤心之极的水心打算回山寨。

赌坊的人找到上了陆府,原来千姣已在不知不觉中,把少游全部的家产都已经输光了,赌坊的人升至限定他们三日之后搬离陆府。少游去找襄宜,襄宜却告诉少游一个计画∶他已经买通考官,只要他们顺利过乡试就可以了。回到山寨的水心一看见白胜天就抱著他大哭一场,白胜天派天长地久下山找士杰,想叫水心开心。

乡试开始了,高伯飞拿著一碗鸡汤前来求和,士杰毫无戒心地喝了下去,结果在考试的时候却频频上茅房,搞得士杰不知所措。乡试结果终於出来了,少游和襄宜分别以第一第二的成绩榜上有名,而士杰却是最后一名,月红大怒…

第十二集:

听说月红马上就要出家了,士杰罔顾水心和高伯飞,依然跑出了礼堂去找月红。佛堂里,士杰终於把月红给劝了回去,两人拥抱在了一起。伤心之极的水心打算回山寨。

赌坊的人找到上了陆府,原来千姣已在不知不觉中,把少游全部的家产都已经输光了,赌坊的人升至限定他们三日之后搬离陆府。少游去找襄宜,襄宜却告诉少游一个计划∶他已经买通考官,只要他们顺利过乡试就可以了。回到山寨的水心一看见白胜天就抱著他大哭一场,白胜天派天长地久下山找士杰,想叫水心开心。

乡试开始了,高伯飞拿著一碗鸡汤前来求和,士杰毫无戒心地喝了下去,结果在考试的时候却频频上茅房,搞得士杰不知所措。乡试结果终於出来了,少游和襄宜分别以第一第二的成绩榜上有名,而士杰却是最后一名,月红大怒……

第十三集:

柳士杰,郭襄宜,陆少游三人准备进京赶考,进京之前三人打算在醉香坊庆祝一番,谁知,此时天长地久二人授白胜天之命下山绑架了柳士杰,逼他与白水心成亲。

杜月红得知单枪匹马赶往山寨,去救自己的相公。在山上,无论白胜天命令手下如何威逼利诱柳士杰离开月红,柳士杰至死不从。白胜天又逼月红走独木桥,考验月红的爱情。杜月红和柳士杰二人携手共进同生共死,过了“独木桥”,白水心是真的彻底绝望了。

经历了生与死的柳士杰和杜月红增进了感情,彼此更加建立了信任,回到家中,二人长谈了很久,并且度过了美好浪漫的一夜。柳士杰,郭襄宜,陆少游迈进了京城大门,终於迈出了他们仕途的第一步……

第十四集:

杜月红为了给柳士杰一个惊喜,和“一寸金”还有“魅力四射”把“醉香坊”搬到了京城。

二皇子设计诱襄宜作弊,在京城考试前为其提供答完题的试卷,襄宜,少游战战兢兢地作弊,而士杰却完全凭著实力潇潇洒洒地答满了考卷,结果,真的中了状元,襄宜,少游分别成了榜眼和探花不料二皇子马上派人放风,说科考前三名作弊,皇上龙颜大怒,不但取消了这三个人会考前三名的资格,更发令将这三人关入大牢。白水心前来劫牢,士杰不肯走,水心郁闷离去,二皇子本想趁士杰他们逃跑之时众弓箭手乱箭射死,可只见水心一人出天牢,便下令捉住水心。

第二天早上,杜月红击鼓鸣冤,在大殿之上舌战皇上及其文武大臣,一番道理说的皇上幡然省悟,为了公平起见,皇上决定亲自主考在金殿之上,殿试三人……

第十五集:

在殿试之时,柳士杰对答如流,诗词曲赋,无所不通。但是,这一比试真刀真枪,陆少游和郭襄宜露出了文采不足,皇上要将二人问斩。柳士杰刚刚被钦点为状元,就以死为陆少游,郭襄宜求情,求皇上赦免二人,皇上被柳士杰感动,同意。

因为杜月红的聪明勇敢和伶牙俐齿让柳士杰起死回生,成为了新科状元,甚至连当今圣上都对月红惧之三分,笑称柳士杰“家有河东狮”,从此,皇上御赐杜月红美名“河东狮”传遍天下。并封杜月红为“三品诰命夫人”。

郭襄宜失去终身得功名的机会,做事情为了打到目的,开始不择手段。陆少游和杜千娇二人身无分文,只好去求助父亲,不料父子因此矛盾激化,陆百万告诉陆少游,只要陆少游光凭自己的双手挣足了一百万两,就可以恢复二人的父子关系,他就认杜千娇这个儿媳妇。

陆少游和杜千娇一对小夫妻体会到世态炎凉,二人一鼓作气,决定凭自己的双手去开创新的明天……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嫦娥奔月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玉兔入月宫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中秋节还是是中国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不但汉族过中秋节,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1、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2、在河南南阳宛东社旗县一带,中秋节被村民成直接称为“八月十五”。这天下午,主妇要烙干饼。将白面掺水、炒熟的芝麻、盐、碎花椒叶和面,擀成薄如饺子皮、锅盖大小的薄饼,注意水不能加的太多,面要硬一些。上锅小火炕,炕出香味为止。干饼奇香扑鼻,和月饼配吃,一甜一咸。烙这种饼很耗时、费工夫,火不能太大,一个人一下午大约可烙15-20张,每人吃2-3张,馋嘴的小孩一次也不让吃多,以免伤胃。主妇按风俗还要为出嫁的姑娘、在外的儿子留上三五张。儿女回家后,母亲要将干饼放在柴火灶前将饼烤焦、加热,亲情在圆圆的干饼里凝聚。

车轮轨迹原理 基于垫脚石原理的神经进化算法 为人工智能注入创造力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